琥珀大楼大堂及公共区改造设计

2019-03-21 00:00:00

从废弃仓库到艺术容器


位于外滩虎丘路27号的琥珀大楼建于1937年,原本是中央银行的一个仓库。这座最早只有三层楼的建筑,在经历了几次加建后,其内部空间已经变成了拥挤的五层楼,并且闲置多年。


▼琥珀大楼外观



在上海,提到虎丘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外滩美术馆,是附近的半岛酒店、圆明园路和外滩源,或者是艺术,是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而位于外滩美术馆正对面的琥珀大楼,却在城市文化中长年隐形和缺席。


最初,业主想把整栋楼全部改造成联合办公,并且利用内部的夹层创造最大化的使用面积。我们参与之后,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在我们看来,处在如此重要的街区中,其改造的第一步,应当是重新定义大楼的空间价值,继而为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可能性。


▼入口



基于此,我们放弃了大楼的整体改造,而是将合同变成了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首先,我们拆除前区的部分夹层,在建筑入口创造一个通高两层的大堂,并用巴西利卡式的拱廊贯穿。由于大楼两侧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极小,采光条件很差,我们索性将大堂区域原有的侧窗改为镜子做成的假窗,从而延展了大堂的宽度和纵深感,使其成为一个体验上非常明亮的空间。


▼大堂拱廊



▼入口南侧的前台



▼电梯厅和大堂




▼大堂北侧的咖啡厅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通高两层的“树庭院”和一个通高到屋顶的“光庭院”。大堂与两个庭院沿进深排布,作为建筑内部公共景观和交通联系的节点。


▼树庭院下的长桌



▼光庭院里的楼梯



▼光庭院旁边的休闲空间



琥珀大楼内部有粗犷的混凝土梁柱、钢架和支撑木楼板的细木梁,有的甚至还残留着不知何时的一场火灾留下的灼烧痕迹,这在外滩一众洋行建筑中是极其少见的,初见时便印象深刻。时过境迁,如今的大楼不再作为仓库,而这些结构却愈发饱含沉淀的魅力。


▼粗犷的混凝土梁柱裸露在外



对此,我们采取了拼贴和并置的方式,新增的构件精致明亮,回应着当下外滩的优雅。当他们与粗粝的原始结构并置时,所呈现出来的是时间的张力和空间的戏剧性,以及一种不期而遇的艺术性体验。


空间设计:上海境物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  上海

项目材质:木材 钢 瓷砖 混凝土 木地板


转       自:谷德设计网




Abouts JUEYI

from one and for one


E 31816191@qq.com


P +86 181 0652 0988


A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村63号

63 Renmin village,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info@jue1.net

© 2020 JUEYI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内容

更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