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乡茶舍,杭州
2019-01-07 00:00:00
富春江畔的时光秘境
在江南典型的乡村山水环境中,通过对体量的消解、对材料的再思考,对施工的深度介入,让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亲密关系。传统与现代、厚重与轻盈、消解与挺拔,似乎是几对相互对立且矛盾的词汇,却在同一个建筑中呈现。
▼项目鸟瞰图,五层体量,通过形态消解,藏匿于自然一隅
渔乡茶舍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建德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建德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投资打造一个江南秘境主题景区,渔乡茶舍属于其中最先启动的公共建筑,承载着接待和休闲的功能要求。“渔乡茶舍”这个名字,顾名思义,便是在有山有水、烟雨朦胧的渔村水乡中,营造一个喝茶的地方。
▼建筑随山体缓坡逐渐抬升
场地位于富春江、兰江、新安江三江交汇处,江面开阔;拥三江,观乌龙山,望双塔,山水相映。周边散落分布着一些小村庄,建筑的典型特征是青砖白墙,给人质朴清新的感觉。民居形制无论是平面、立面还是室内外装饰,都明显地与皖南、赣北的住宅近似。
基地位于一个山坳,直面江水,风景界面最大化和体量融于环境是设计之初的两个基本出发点。方案没有追求一个焦点式的视觉形象,而是以消解体量的片层形式呈现,并且以巧妙的动线设计将游山观山的情趣引入了建筑的室内空间。
设计利用地形高差,将茶舍与接待两个功能,分为主次两栋贴合地形延展的退台建筑,逐层叠退,不仅视觉上弱化建筑体量,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一线江景的露台场所。主楼实际为三层,为保证更好的景观视野,将整个建筑体量由高向低逐层下挂。顶层地面标高与后山平齐,与村落相接,底层通过两层毛石垒砌的灰空间与滨水道路相连,有效减少行人对使用空间的干扰。
河边的杉树与坡上的樟树,分别作为入口提示,坡下围绕杉树做了圆形的院子,入口处通过片墙延伸,将空间蔓延至周边,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这样“双入口”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在业主功能不能明确的情况下,保证未来使用灵活性的一种应对策略。
▼行人入口,建筑层层退台,从场地中挺拔而出
▼建筑逐层叠退,产生了大量的一线江景的露台场所
沿着毛石砌筑护坡拾阶而上,建筑体量隐藏在山坳中,沿江面展现的是数层宽阔的观景平台,来访者在深远的挑檐下几经转折,视线在江面与临山楼梯间转换,空间时而开阔时而幽狭。
▼混凝土的建筑体量外贴木模板饰面,隐藏在山坳中
▼沿着临山楼梯拾阶而上
▼顶层景观平台,与水天相接
传统坡屋顶、分散布局、乡野材料、木构工艺是在当前乡村环境中建筑创作的习惯性选择。可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施工队伍更熟悉的是工业化建造工序和技术,传统手工艺由于匠人的缺失导致施工成本和时间周期都难以控制。
▼酒店接待入口,片墙延伸,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
▼入口空间的圆形天井
▼透过入口屋顶处的圆形洞口瞥见山林
line+对材料和形式的思考是同步的,选择混凝土来建造这样一幢坐落于乡村环境中的公共建筑有多重考虑。首先混凝土材质与设计师的整体设计策略最为一致,作为一种在自然环境中介入感比较强的材料,能够与建筑整体谦和的体量策略达到一种平衡;而木模板特有的纹理又赋予了混凝土材料特殊的尺度和质感,能够弥补单一材料在趣味性上的缺失。
▼中餐厅,屋顶不做吊顶,保持木纹
建筑师设想,当建造活动结束后,在温润潮湿的环境中,茂盛植物逐渐攀附混凝土墙面屋顶。若要使建筑真正成为景观的一部分,那长久的契合于场地必须借助时间的力量。这或许是在当下不断呼吁“乡土材料”、“传统符号”、“东方性”的大背景下,存在于江南山水环境中建筑风格的另一种可能性。
▼通透的室内空间提供了江景与山景
▼室内空间靠山,与山体岩石保持着亲密关系
▼室内空间通向室外平台
▼室外观景平台
选择混凝土这种一次成型材料,也是对建筑设计深度与施工配合的一次考验。建筑师希望通过对结构设备的细致处理,强化空间的纯粹性。因不设置吊顶,为了隐藏管道与空调风口,针对建筑的不同部位,分别设计了400mm、600mm及1000mm三种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夹心墙系统,分别对应保温层、管井、设备空腔三种功能。为了保证概念的延续,建筑师将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灯具、开关面板、电线统一提前预埋,入口处的景观座椅、嵌入式扶手、排水口等细节也进行整体设计。
▼室外观景平台屋顶的木模板的纹理,赋予了混凝土材料特殊的尺度和质感
项目从 2017年9月份开始施工,2018年8月整体拆模,历时近一年,设计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建筑师希望在大尺度的山水环境中突出材料相对强烈肌理感,在正式浇筑前,经过多次实验,选择了纹理较为清晰但成本并不高的碳化木板作为模板。为把控施工效果,采用同一模数错缝拼装的折中模板方案。施工完成后,建筑师刻意保留了一些瑕疵,希望手工建造的痕迹能被感知。
▼墙面纹理的光影效果
渔乡茶舍从形式创作的手法上来看,它始终是简洁的,简洁到只剩板、柱、剪力墙等作为建筑的必要要素,但从技术细节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复杂的,实现了设备、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通过对地形的借用,接近完工的渔乡茶舍依偎在富春江畔的山坳中,薄而深远的挑板与粗粝厚重的混凝土产生的“薄”与“厚”的对比,在光影的调和下,已频频打动亲临现场的人们。
项目名称:渔乡茶舍
项目地点:建德,杭州市,浙江省
设计时间:2017.05-2018.11
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
设计单位:gad · line+ studio、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孟凡浩
设计团队:何雅量、陶涛
结构设计:吴映栋、叶小萍
机电设计:崔大梁、姚国财、李芳芳(暖通)、 任飞宇
王跃(电气)、张斌、胡挺(给排水)
业主:建德市江南秘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杭州祥麟建设有限公司
摄影:赵奕龙、孟凡浩
转自:谷德设计网
Abouts JUEYI
from one and for one
E 31816191@qq.com
P +86 181 0652 0988
A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村63号
63 Renmin village,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info@jue1.net
© 2020 JUEYI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06-26
jue1周边 ‖ 发现生活有趣切面
觉一专注用自我风格视角展开,观察和体验生活方式。那些 好玩有趣的周边系列,让你沉浸式探索关于城市、自由、灵魂 和感受之间的实验过程。
2024 05-31
jue1展讯 ‖ 觉一 2024中国混凝土展·南京站
JUE1带着全新的产品及理念将清水混凝土材料赋予另一种可能性
2020 10-23
jue1 让生活与艺术相遇 | JUYI 2020 WINTER COLLECTION
将功能性的设计带入每个人的家中!
2020 09-16
214E小屋,面向林间的观景台 / P+0 Architecture + David
连接到地面的外部空间,如车库和卧室的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以粗犷方式制成。卧室上方和屋顶的日光浴室采用抛光混凝土饰面。这种冷峻而纯粹的材料使室内外显得干净整洁,在强调此处自然美景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空间主题
2020 09-15
沿坡而建,远眺大海:Ranzo 住宅 / Wespi de Meuron Romeo architects
此项目在融合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诠释。
2020 04-09
Archi-Fiore综合体,功能叠加的‘垂直小镇’ / IROJE KHM Architects
在这片杂乱无章的周边城市环境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存在应该是巨型的圆形体育馆
2020 03-09
BOCA 消防站 / Taller DIEZ 05
城市海洋中漂浮的一座巨轮
2020 01-09
哥本哈根码头区地铁站:东方站+诺德海文 / Cobe + Arup
在诺德海文,交通是可持续的。在城市中步行、骑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都会比驾驶私家车更容易。两座地铁站释放了这片新区的潜力,使各个街区之间更多高效而可持续的交通成为可能。此外,也与哥本哈根的其他区域形成了连接,为城市港区的故事写下新的一章。——Dan Stubbergaard ,Cobe 事务所创始人
2020 08-31
空园,佛山 / 陶磊建筑事务所 + 吴笛笛
这里除了水和空气空无一物
2020 08-28
阿根廷Castaños房屋
未加工的混凝土作为住宅的主要材料,具有坚固而又极少的美感
2020 08-27
GusWüstemann的混凝土 公寓大楼提供 苏黎世经济适用房
瑞士建筑公司GusWüstemann设计了一个几乎全部用混凝土制成的棱角公寓
2020 08-25
巴西乌巴图巴之家
房屋建在一块占地50%的斜坡上,其外部平台由实心混凝土杆支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