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泾M2游船码头,上海 / 原作设计工作室
2019-05-04 00:00:00
织补滨水公共空间的断点
码头,是陆地与水面之间的界面,人与货物在这里或是开启,或是终结一段旅程,这使得码头既是空间上的又是时间上的转换口。上海是个飞速发展的城市,白莲泾M2游船码头的出现成为一个锚固点,架起水面与陆地之间的桥梁,嵌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它设计的开始是为了织补滨水公共空间的一个断点。
▼M2码头与城市的关系
M2游船码头位于曾经的上海世博会核心地带。基地北临黄浦江,东靠白莲泾公园,西侧为亩中山水园,南部被城市主干道世博大道所切割,属于近年来上海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的改造范围。设计有两个关键性的出发点:其一是在东西方向上,衔接两侧的城市公园,与城市滨江景观体系编织在一起,承担滨水公共休憩空间的功能;其二是在南北方向上,打开面江的景观视线,从城市腹地快速下到江边码头,共享亲水氛围。由此,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层建筑如何在尽可能压低层高的限制条件下,既满足候船大厅作为公共建筑的净高要求,又能满足上方景观廊道植物的覆土需求。
答案是连拱。对于下方的候船空间而言,拱券从起拱点到拱顶的高度变化是在竭尽全力争取室内空间的净高,能够缓解高度限制下大空间中可能造成的压抑,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效果;而对于上方的景观体系来说,能够利用拱与拱之间下凹的部分进行覆土,获得更多的覆土高度,从而反过来有利于下方的净高。
▼建筑外观
▼M2码头主入口
▼M2码头悬挑
▼M2码头五连拱
经过结构计算,M2游船码头候船大厅以砼壳屋盖+钢索框架-屈曲约束为结构体系,基于传统的薄壳拱又超脱其上。连拱采用200mm混凝土薄壳,并以上翻反梁在屋面上形成井格状,作为二层种植池、铺地层和排水沟。为了使结构轻盈,降低净高,在水平方向上辅以贯通的拉杆体系来平衡拱的侧推力,通过柱头上的接口共同落在下方的支撑梭柱上,使得直径180mm的梭柱仅承受竖向轴力,完成了主体结构体系。同时为了达到抗震要求,采用了直径180mm和直径40mm的屈曲约束支撑,也通过柱头上的接口搭接在梭柱上,使得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结构成为一体。M2的结构设计将注意力从单个拱转向了拱的体系,从降低拱板厚度出发,使用了与之相匹配的拉杆、梭柱和支撑,形成了一个轻盈的系统。
▼庭院
▼水平方向上的拉杆能够平衡拱的侧推力,使梭柱仅承受竖向轴力
▼300多米的筒拱体量
拱的使用除了在结构层面上实现了城市策略,在空间上也就着结构的特性,通过钢索框架-屈曲约束的使用,将承重墙抽象为点式支撑,几乎去掉了所有分隔墙造成的阻碍,创造了空间的连续性,与候船大厅的大运量交通功能相吻合。只要一进入候船大厅,就会即刻暴露在拱、拉杆、梭柱和支撑交织构成的世界里。头顶上是连续的筒拱,因为压得低,混凝土薄壳上清晰的木模印痕标定出纵深的方向,引导人们前往码头。而长达300多米的筒拱体量却是横向的,使得人们往来穿梭于候船大厅的不同部分。
▼拱、梭柱、钢索形成的空间
▼筒拱纵深方向引导人流
▼圆窗洞
▼庭院暴露的屋顶切面
同样,拱上减少侧推力的拉杆是纵向的,保证抗震和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支撑是横向的。它们都在反复诉说着码头在东西方向上对滨江景观带的接续,以及在南北方向上由城市到江面的转换。只有细长的梭柱是没有方向的,它们和拉杆、支撑一道为白漆裹覆,在混凝土粗粝木模的对照下,举重若轻地将拱的构造形式、建筑体量与结构方式标定出一个三维的矩阵,在这个矩阵里是柯林·罗笔下一片片“透明的”浅空间,暗示了经由身体运动去对建筑进行体验。
建筑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章明/张姿)
设计团队:章明、张姿、孙嘉龙、李贸、陶妮娜、陈炜
合作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970号
设计时间:2016/8-2017/8
建成时间:2018/12
项目面积:7230平方米
照片版权:章勇、王远
转 自:谷德设计网
Abouts JUEYI
from one and for one
E 31816191@qq.com
P +86 181 0652 0988
A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村63号
63 Renmin village,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info@jue1.net
© 2020 JUEYI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06-26
jue1周边 ‖ 发现生活有趣切面
觉一专注用自我风格视角展开,观察和体验生活方式。那些 好玩有趣的周边系列,让你沉浸式探索关于城市、自由、灵魂 和感受之间的实验过程。
2024 05-31
jue1展讯 ‖ 觉一 2024中国混凝土展·南京站
JUE1带着全新的产品及理念将清水混凝土材料赋予另一种可能性
2020 10-23
jue1 让生活与艺术相遇 | JUYI 2020 WINTER COLLECTION
将功能性的设计带入每个人的家中!
2020 09-16
214E小屋,面向林间的观景台 / P+0 Architecture + David
连接到地面的外部空间,如车库和卧室的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以粗犷方式制成。卧室上方和屋顶的日光浴室采用抛光混凝土饰面。这种冷峻而纯粹的材料使室内外显得干净整洁,在强调此处自然美景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空间主题
2020 09-15
沿坡而建,远眺大海:Ranzo 住宅 / Wespi de Meuron Romeo architects
此项目在融合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诠释。
2020 04-09
Archi-Fiore综合体,功能叠加的‘垂直小镇’ / IROJE KHM Architects
在这片杂乱无章的周边城市环境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存在应该是巨型的圆形体育馆
2020 03-09
BOCA 消防站 / Taller DIEZ 05
城市海洋中漂浮的一座巨轮
2020 01-09
哥本哈根码头区地铁站:东方站+诺德海文 / Cobe + Arup
在诺德海文,交通是可持续的。在城市中步行、骑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都会比驾驶私家车更容易。两座地铁站释放了这片新区的潜力,使各个街区之间更多高效而可持续的交通成为可能。此外,也与哥本哈根的其他区域形成了连接,为城市港区的故事写下新的一章。——Dan Stubbergaard ,Cobe 事务所创始人
2020 08-31
空园,佛山 / 陶磊建筑事务所 + 吴笛笛
这里除了水和空气空无一物
2020 08-28
阿根廷Castaños房屋
未加工的混凝土作为住宅的主要材料,具有坚固而又极少的美感
2020 08-27
GusWüstemann的混凝土 公寓大楼提供 苏黎世经济适用房
瑞士建筑公司GusWüstemann设计了一个几乎全部用混凝土制成的棱角公寓
2020 08-25
巴西乌巴图巴之家
房屋建在一块占地50%的斜坡上,其外部平台由实心混凝土杆支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